“十三五”,全面繁荣文化供给,走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;
“十四五”,为成为红色地标城市而“多管齐下”;
在打造文旅特色品牌的道路上,四平市开足马力,大步前行。
“十三五”铸精品,“文旅四平”彰显魅力
在谈及过去五年四平市文旅的发展之路时,四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(体育局)党组书记、局长金紫鹰表示,过去五年,四平文旅系统聚焦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贯彻实施一系列“利当前、惠长远”的重大活动、重点项目、重要举措,“十三五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,为做好“十四五”时期文化和旅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文化供给全面繁荣。四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——红色文化建设列入国家文旅部、财政部创建名单,是目前四平市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的最高、最好成绩。文化六馆年接待、服务群众近60万人次,建成农村文化小广场353个;每年举办大型展览展示活动50余场;文化公益大讲堂、“红色文艺轻骑兵”、纪念四平解放70周年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系列文化活动百余场;四平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开工建设,“文旅四平”愈加自信!
特色品牌日益彰显。为挖掘好民俗旅游资源,走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,在三届满族文化论坛基础上,自2019年起,又成功连续举办两届“吉林·四平满族文化旅游节”,吸引各界人士来四平感受“22℃的夏天、22℃的冬天”和满族文化的魅力;首届中国·四平二人转艺术节和万人旗袍展演连续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;“送演出下基层”年均完成300余场,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精品创作再攀高峰。创排二人转《双菊花》荣获牡丹奖;以“二龙湖爱情故事系列”为代表的本土网剧累计播放量突破亿次大关。四平市“文化人”主创的小戏、小品登陆央视春晚、东方卫视等国内一线舞台;文艺类刊物等本土特色文艺作品和平台不断涌现。
旅游产业要素逐步齐全。2016年,伊通县入选全国“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”创建名单;2018年,四平市委、市政府印发《关于推进避暑休闲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》,助推休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全市A级景区不断提档升级,4A级景区占比50%。乡村旅游势头强劲,“十三五”时期评定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1家。
2021年着力打造全时段旅游发展格局
2021年伊始,四平市已谋划好了新目标。金紫鹰在谈起四平市新发展与新作为时信心十足:“形成‘联动冬夏、带动春秋、驱动全年、四季皆有特色’的全时段旅游发展格局。”
◆2021年,四平市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,积极推进《四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》实施,申报红色纪念场馆升级改造,红色教学点位整理开发、重点项目专班推进;
◆以丰富市民生活为导向,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历史节点,办好群众性文化活动;
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,打好市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大剧院和滑冰馆项目建设收官之战,确保如期竣工并尽快投入使用;
◆持续举办好以“吉林·四平满族文化旅游节”“啤酒音乐节”等为代表的消夏避暑休闲季活动和“全民上冰雪”、叶赫满族冰嬉节等群众性冰雪活动。
“十四五”全力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四平文旅目标明晰,打好“红色旅游+”这张牌,“红”出新高度。
金紫鹰表示,四平市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、视察四平重要指示精神,深入对接省委省政府《“一主、六双”产业空间布局规划》和省红色文旅规划,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,践行“两山”发展理念,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高质量发展。通过对文旅事业“四规合一”深度规划,发挥红色旅游引领作用,以红色文化教育为切入点,弘扬红色文化,拓展延伸“红色旅游+”模式,按照“馆城一体、山城协同、一路贯通”总体发展战略部署,带动全域旅游等多方面高质量发展,力争早日把四平打造成为全国红色地标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