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行走梨树大地,无论是县城还是乡村,处处碧水蜿蜒、青山染翠,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之感,让人不禁感叹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从1978年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,梨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,沙化得到遏制,粮食得到增产、农副业得到发展。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以前9.15亿斤提升到现在的50亿斤。同时农防林更新改造,每年可以采伐160余公顷,可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。先后被国家命名为“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”“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”和“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”。
近年来,梨树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绿色发展理念,将生态扶贫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,高度重视农田防护林网修复工作,创新“六加强、六狠抓”机制,构建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沟相通、路相连”的生态防护体系,加快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,大力推进农防林修复完善工程,以政府要“绿”、群众收“薪”为基本原则,以“美要动心、绿必生金”为主攻方向,科学规划新建、修复和完善农田防护林网,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,闯出了一条“经济发展、生态宜居、良方助贫”的新路子,实现了蓝天保卫、脱贫攻坚双赢的首战初捷。
2019年7月19日,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主持召开的“三北地区生态扶贫现场会”上,梨树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县(市)在会上介绍交流生态扶贫成就和经验,做好生态扶贫“四篇文章”,成功引领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生态环保助力脱贫攻坚。
——技术服务引领脱贫
大力推进“绿植+扶贫”模式,总结推广培训、技能、就业、脱贫直通车经验,抽调21名技术骨干分赴各乡镇,协助开展地块落实、规划设计、采购苗木、整地栽植等工作;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各乡镇开办春季造林技术培训班,对植树造林关键环节做好技术指导。同时,对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开展“一对一”培训,实现“技能培训一人、成功就业一人、帮助脱贫一户”。沈洋镇工农村2户贫困户利用房前空地种植15000棵树苗,通过驻村工作队及技术人员帮助,每棵树苗以0.65元销售完毕,2户分别增收5850元、3900元。
——资金投入拉动脱贫
优先利用国家资金和省级补助,推动“荒山覆绿”建设,打造“绿色梨树”美城。从2019年开始,全县三年内计划投入造林资金1.4亿元,今年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。不断加大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建设补贴力度,将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每公顷3万元,分三年进行补贴,保证专款专用。投入贫困林场专项资金68万元,为提升原生态绿地苗圃建设注入新动力。
——产业项目带动脱贫
依托梨树黑土地资源优势,加大产业扶贫“造血”功能,舞动“产业+生态+扶贫”龙头,推进“扶贫果园”建设,用足用活好政策、因地制宜上项目、精挑细选重服务,让产业扶贫成为梨树脱贫攻坚战“排头兵”,让生态扶贫成为梨树脱贫攻坚战新时代绿色卫士。孟家岭镇苏家村争取县级扶贫资金100万元,建设集餐饮、住宿、采摘于一体的采摘园,利用集体林地13公顷栽植“鸡心果”苗木8580棵,三年后进入盛果期,每棵树产量45公斤左右,年销售额可达150万元,人均增收500元以上。
——务工就业激励脱贫
坚持把解决贫困群众“等、靠、要”陈旧思想摆在首位,以扶贫先扶志、治贫先治根、提振精气神为总方略,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,增强脱贫信心,在植树造林、日常管护等工作中优先吸纳贫困人口投工投劳。2019年春,全县共植树造林23万亩,雇佣160多名贫困劳动力务工,增加收入24万余元;在全县44个贫困村中,每村选聘1名贫困劳动力为生态护林员,对农田防护林进行日常管护,年人均增收6000元;四棵树乡红枫园苗圃种植基地长期雇佣附近贫困户10人以上务工,人年均可增加收入10000元以上。
未来可期,梨树正以“绿”为底色,以“红”为装裱,逐步绘就生态扶贫的幸福画卷。